钟南山,90载人生,从战火幸存者到国之脊梁,诠释了医者救人的使命,他以医术精湛、医德高尚著称,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,他的人生经历启示我们,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,更要有仁爱之心和担当精神,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。
2025年8月20日,北京人民日报客户端一篇题为《人的一生,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》的文章引发全网关注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"共和国勋章"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——时年90岁的他,仍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办公室里伏案写作,用近万字的篇幅回望自己从战火中走出的医学之路,讲述"为何选择从医""如何成为医者""怎样守护生命"的人生答案。
这篇带着温度的文字,不仅是钟南山院士的个人回忆录,更是一部跨越近百年的中国医学成长史,一位科学家用生命践行的"医者仁心"宣言书。当我们沿着他的讲述回溯,会发现那些刻在时代褶皱里的苦难与抗争、坚守与突破,最终都凝结成他常说的那句话:"面对生命,生和死的问题,一点儿都不能含糊。"
一、战火中的童年:刻进基因的"生命敬畏"
1936年10月20日,钟南山出生于南京一个医学世家。父亲钟世藩是留美归国的儿科专家,母亲廖月琴是协和医院护士长。取名"南山",父亲的解释朴素而有力:"南京有钟山,希望你像大山一样,经得住风雨,立得住脚跟。"
但命运对这个"希望成为大山"的孩子并不温柔。不满两岁时,卢沟桥的枪声已近在咫尺,南京城的蝉鸣里浸着血色。日军飞机频繁轰炸,钟南山家的房子在一次空袭中被掀翻,年幼的他被埋在瓦砾堆里,脸憋得青紫。外婆跪在地上,用指甲抠开砖石,用嘴吸出他鼻腔里的血块,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。"那时候我就想,生命原来这么脆弱,却又这么顽强。"多年后,钟南山在文中写道。
1939年,为躲避战火,5岁的钟南山随家人逃往贵阳。战时的贵阳"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尺平",他们租住的房子里跳蚤、臭虫成灾,头发里能梳出虱子。更艰难的是食物——全家靠咸菜和偶尔的腐乳充饥。但真正让钟南山铭记的,是1945年8月那个夜晚。"突然听到外面放炮仗,跑出去一看,满街都是欢呼的人。"后来他从收音机里确认:日本投降了!
这段战火中的童年,像一把刻刀,在钟南山心里刻下了对"生命"最原始的敬畏。他说:"小时候见过太多流离失所、生离死别,所以后来选择学医,其实是想给更多人撑起一把伞——让他们不用再像我小时候那样,被命运的风雨打得站不稳。"
二、医学初心:从"运动员梦"到"救命使命"的抉择
如果说童年的苦难埋下了学医的种子,那么青年时期的经历则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。读高三时,钟南山曾是广东省400米跑纪录保持者,全国运动会第三名的成绩让他收到中央体育学院的邀请。"当时很多人觉得,以我的体育天赋,当运动员可能更有前途。"
但父亲钟世藩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:"学医不单让自己身体好,还能让别人身体好。"这句话像一颗火种,点燃了钟南山对"医者"二字的深层理解。他认为,体育教会人"争上游、讲团结、不服输",而医学则是"用科学的方式延续这种生命力"。最终,他放弃体育,考入北京医学院(现北京大学医学部),从此与白大褂相伴一生。
1959年,23岁的钟南山以优异成绩毕业,进入广州医学院(现广州医科大学)附属医院工作。但真正让他坚定"医者使命"的,是一次次与患者的共情。他记得,父亲作为中央医院院长,总会在天台养小白鼠做实验——当时医院经费紧张,父亲用自己的工资买实验动物,"小白鼠的味道成了我们家的'特殊标记',邻居说闻到老鼠味就知道钟院长家在哪"。
"邻居们带着生病的孩子来找父亲,病好了,家长千恩万谢,父亲比谁都高兴。"钟南山在文中回忆,这些场景让他深刻体会到:"医生不是简单的职业,是能直接改变一个人命运、一个家庭轨迹的存在。"
三、学术突围:从"不被承认"到"改写教科书"的科研之路
1971年,35岁的钟南山被调回广州第四人民医院(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)。一次与父亲的谈话让他"惊醒":"你都35岁了?真可怕。"原来,父亲35岁时已在美国拿到医学博士,成为国内顶尖的儿科专家;而此时的钟南山,刚结束下放农村的岁月,甚至连临床经验都匮乏。
"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!"钟南山主动申请调入急诊科,在最前线打磨医术。半年后,他已能熟练处理各种急重症,却被一纸调令选中参与"慢性支气管炎防治"研究——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"拓荒任务",全国几乎没有专门的呼吸科医生,连基础资料都匮乏。
但钟南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。他发现,慢支炎患者的痰液在颜色、黏度、气味上有明显差异,结合在北医生化教研组的知识,他提出"通过痰液分析划分病理类型"的大胆假设。为了验证,他收集了几百份痰液样本,用最原始的方法做生化检测。最终,他将慢支炎分为四种类型,并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,疗效比传统方法提升50%。这项研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,也让中国呼吸疾病研究迈出关键一步。
真正的国际认可,来自1980年的英国留学。当时,中国医学毕业生在海外不被承认学历,导师弗兰里教授甚至"背对着他谈了六七分钟",只让他"先看看实验室"。但钟南山用一次"疯狂实验"打破偏见——为研究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的影响,他用自身做实验,3周内抽了800毫升血校准仪器;为获取完整数据,他在一氧化碳浓度达22%(相当于连续吸60支烟)的环境中坚持采样,直到头晕目眩。
实验结果颠覆了导师的数学模型:弗兰里此前的理论只有一半正确,钟南山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数据,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参考。导师激动地说:"我要推荐你去英国皇家学会演讲!"这次突破不仅为祖国赢得荣誉,更让钟南山明白:"科学容不得半点虚浮,只有扎扎实实的实验数据,才是最有力的武器。"
四、抗疫时刻:"敢医敢言"背后的"生命重量"
2003年非典、2020年新冠,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将钟南山推上舆论中心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些"高光时刻"背后,是他"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"的本能选择。
2003年1月,首例非典患者转入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。当时,患者肺部已完全纤维化,用遍抗生素无效。钟南山带领团队日夜守在病床前,记录症状、分析病理,最终提出"三早三合理"治疗方案(早诊断、早隔离、早治疗;合理使用激素、呼吸机、并发症治疗)。这套方案后来成为全国通用指南,将非典死亡率从最初的20%降至5%以下。
2020年1月,新冠疫情暴发初期,钟南山在央视镜头前掷地有声:"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。"这句话,为全国抗疫按下"精准防控"的启动键。他强调"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",自己却连夜挤上高铁餐车,奔赴疫情中心。在武汉金银潭医院,他逐一查看患者病历,用最短时间总结出"新冠病毒存在潜伏期传播""可能存在粪口传播"等关键结论,为国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这些"敢言"的背后,是"敢医"的底气。钟南山常说:"医生的压力来自患者的生命,面对质疑,我只想把患者救活。"2003年,有人质疑"衣原体感染是元凶",他用病理切片和病毒检测数据逐一反驳;2020年,面对"双黄连可预防新冠"的谣言,他第一时间发声澄清:"没有证据支持,不要乱吃药!"
五、人生哲学:"变老的标志是不想学习新东西"
如今90岁的钟南山,依然保持着"7点起床、12点半午休、下午3点工作、晚11点睡觉"的规律作息。他的日常包括:大查房看疑难病例、研读最新医学期刊、关注国际医学动态,以及"室内跑步、划船、举重"——这些运动被他称为"最好的休息"。
"真正的变老,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。"钟南山在文中坦言,自己现在的任务不再是"单独完成一个项目",而是"团结年轻人,搭建更好的科研平台"。他主导建设的广州国家实验室,聚集了1000多名科研人员,聚焦呼吸疾病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前沿领域。"未来10年,医学可能迎来颠覆性变革,人工智能会在疾病预测、影像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变——医生治的是'人',不是'病'。"
他特别强调医学人文的重要性:"人工智能可以分析CT片、预测病情,但无法替代医生与患者的沟通。一个患者得病,心理往往先崩溃,这时候医生的一个微笑、一句安慰,可能比药物更有效。"他回忆起父亲临终前的遗憾:因当时无创呼吸机尚未普及,老人最终没能等到更先进的救治。这也成为钟南山毕生的动力:"医学进步,就是要让更多人不再经历这样的遗憾。"
生命的意义,在于"留下点什么"
从战火中幸存的孩童,到名震世界的医学泰斗;从实验室里抽血做实验的研究者,到疫情中逆行出征的"定盘星",钟南山的人生始终围绕一个核心: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。
他在文中反复提及父亲的话:"人的一生,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。只要留下点什么,你就是没白活。"对钟南山而言,这份"留下的东西",是攻克呼吸疾病的科研成果,是抗疫中挽救的无数生命,是"敢医敢言"的科学精神,更是"医者仁心"的职业信仰。
正如他在文末所写:"作为一个医生,如果因为我的存在、我的工作给社会带来一点价值,让患者多一分希望,让医学多一分进步,我觉得这样的人生,就是有益的。"
这或许就是"共和国勋章"获得者钟南山最朴素的答案——所谓伟大,不过是把"救死扶伤"的初心,刻进每一寸光阴里;把"生命至上"的信念,融入每一次选择中。
https://sz.tiancebbs.cn/mayi-info.xml
https://sz.tiancebbs.cn/mayi-category.xml
https://sz.tiancebbs.cn/mayi-news.xml
https://sz.tiancebbs.cn/mayi-store.xml
https://sz.tiancebbs.cn/sitemap.xml
该信息由网友发布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信息的网友负责。本站对其不提供任何保证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友情提示:提高警惕,谨防诈骗
林心如和陈妍希这两位明星家长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“准女婿”和“儿媳”话题,引发了公众的关注,林心如笑谈“准女婿”话题,而陈妍希则表示想认小海豚当儿媳,展现了明星...
10-01 官方认证
二婚妻子擅自卖掉了共同房产,丈夫不知情后要求索要10万,对于这一情况,是否合理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,如果妻子未经丈夫同意擅自处理共同财产,则可能涉及法律问题,但如...
10-01 官方认证
G3754次高铁因超员报警临时停靠,导致原本13小时的行程晚点1小时,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涉及三个方面:一是超员情况下的安全考虑,二是车站和铁路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...
10-01 官方认证
河南景区物价良心,游客惊喜发现9年来一直保持1元午餐和7元雨衣的实惠价格,令人惊叹,也有游客对景区物价感到惊讶,认为物价水平需要得到更好的管理和监管,河南景区的...
10-01 官方认证
广东高速车流破千万,交通繁忙,有人长途驾驶14小时挪动200公里,也有人选择靠零食储备“躺平”应对路途疲劳,这一现象反映了广东交通的繁忙程度和人们不同的出行方式...
10-01 官方认证
烂尾楼改酒店是否值得,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,某烂尾楼推出的3688元套房售罄,引发了公众的关注,对于是否靠谱,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,烂尾楼改酒店可以充分利用...
10-01 官方认证
清华学霸晒出1.67亿年薪引发关注,其真实性有待核实,若为真,则展现了其才华与能力,但若为假,则涉嫌欺诈,无论真假,60年监禁的警示在于提醒人们诚实守信的重要性...
09-21 官方认证
铜仁殡仪馆项目从2亿投资到烂尾,背后隐藏着许多难题,这些难题包括资金短缺、管理不善、政策调整等多方面因素,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,但项目仍面临巨大挑战,...
09-21 官方认证